訂閱電子報:讓資訊主動來找你|推薦 12 個實用電子報

Jinny Chen
7 min readApr 29, 2019

--

想要隨時掌握科技產業脈動與程式、設計最新資訊?開始訂閱電子報。

在不久之前我都還是瀏覽器書籤的愛用者。

每次看到不錯的文章或有趣的網站就會想把它加入書籤來方便之後再次到訪或稍後再閱讀,不知不覺瀏覽器就開了很多分頁,或者就像買了書卻堆在書架上一樣,加了書籤再次到訪的機率卻不到10%

自從開始使用 Gmail,易用、易讀的介面令人很容易依賴它,加上媒體平台推廣用電子郵件訂閱最新文章,於是漸漸拋棄把所有來不及馬上看完的文章都蒐藏到書籤的作法了。

訂閱電子報的意義跟好處可以引用科技導讀作者周欽華的解釋:

「我找到你了,所以我不用再去找其他資源」

與其讓資訊被動的被發現,不如讓資訊主動提醒我們。
寫文章、發電子報的媒體平台協助囊括所有我們想要看到的東西,並用郵件的方式通知我們,所以我們只要訂閱信任的媒體平台就可以省去在網路上漫漫搜尋和篩選的時間和精神。

有哪些電子報可以訂閱?

以自己為例,廣泛接觸資訊主要是為了精進專業能力和關注產業發展。所以也特別關心科技領域和人文設計等,我目前持續訂閱的有:

Medium Daily Digest
每天提供各個你關注領域或作者的推薦文章給你。

科技島讀 daodu.tech
這是一個提供「科技商業策略」的付費訂閱制媒體。(文末有訂閱折扣資訊
這個電子報很特別,作者只有一個人 周欽華,他也是有物報告的創辦人。
每週提供 3 篇文章及 1 則音頻,內容很多元,涵蓋技術、策略、教育、媒體、創業等等,透過科技島讀可以掌握科技產業動向,了解許多事件的脈絡,加上有 slack 社群,重視讀者反饋,自2018年訂閱以後,就像多交了一位良師益友,許多新知都來自於他。
2019 會員意見調查結果 https://daodu.tech/member-survey-2019
2020 會員意見調查結果 https://daodu.tech/member-survey-2020
2021 會員意見調查結果 https://daodu.tech/member-survey-2021

2021.05.05 更新:很遺憾通知大家,科技島讀將於 2021 年 6 月無限期停刊,停刊之後可能還是可以透過網站查看過去文章,期待作者的回歸或寫下嶄新的一頁,真心謝謝科技島讀陪伴了四年。

UX Collective
這是一個專門發佈優質 UX 和 Product Design 文章的平台,由多人編輯社群組成,並期望提供更有結構性和更容易消化的內容給讀者和廣大的社群。

Codecademy
眾所周知的程式教學組織,他在 medium 上也有分享各種程式教學,在這裡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作者撰寫技術分享文章和探討趨勢議題,只要 follow 就會在 Codecademy 發佈新文章時通知你。

Hacker Noon
這是一個國際大型技術內容分享平台,擁有高質量內容和廣大的寫作群,中文圈的許多科技媒體資訊包括區塊鏈也來自這裡,除了文章以外也製作 Poadcast(期許有朝一日能完全聽懂。

Quincy Larson( FreeCodeCamp.org)
他是一名在 https://freeCodeCamp.org 教程式的老師,大約每週會提供一些相當有用的技術學習或知識文章連結,相當實用。

SitePoint
致力於分享技術與知識的組織,由 Mark Harbottle 和 Matt Mickiewicz 在1999 年成立,不但在網站上分享教學和技術探討文章,也出版電子書。

MOT TIMES 線上誌
線上設計媒體,主題包括國內外設計與藝文事件、人物訪談,貼近日常生活的設計,透過訂閱可以更了解設計界的大小事。雖然他也有 fb 粉專可以追蹤,但電子報和粉專不同的地方在於滑粉專時可能會不小心分心去別的地方…

區塊勢
由唯一作者許明恩在 2017年 創立,撰寫文章關於區塊鏈、比特幣的相關資訊,也有發佈音頻,跟科技導讀一樣都是訂閱制,但也都有公開的免費文章和音頻,獲得許多知名人士推薦。

Muzli
Muzli 網站提供 UI、UX、互動設計的新聞,同時他也可以被安裝在 google chrome 的擴充功能,每當你新開分頁的時候,會看到他蒐集的各種文章和來自網路的新知,號稱 Design Breakfast ,訂閱他在 medium 的頻道可以隨時掌握設計新鮮事。

Behance
一個線上作品集社群,許多設計師會在此分享或發掘設計作品,訂閱它可以不時提供自己一些靈感糧食和美感充電。

Inside Design by InVision
InVision 是創立於紐約、開發設計協作產品的企業,而 Inside Design 是他們旗下的線上部落格,發佈各種關於設計資源、技術分享、議題討論等資訊。如果想掌握設計工作上的新知,透過他們應該會是有相當充足的資訊的。

那,電子報會不會造成新的資訊焦慮?

當電子報每日寄送到信箱,如果太長時間不去管理日子久了就會發現信箱爆炸了,而且如果只是單純的接收資訊但並沒有實際行動將資訊變成實際產出,日子久了也會忘記。所以我認為避免被資訊掩埋的方法有:

管理資訊來源

以前因為訂閱電子信件還有社群的通知信、帳單、訂單、發票、工作的信件…等等,加上雲端硬碟的資料也很擁擠,不小心塞爆了一個帳號導致無法收信造成寄信人的困擾…後來我反省了一下,就像管理銀行存摺一樣,擅長財務規劃的理財專家總是建議人們將財產按照目的分成幾個不同帳戶來管理,既然知識也是一種無形財,我想信箱也應該比照辦理。

少即是多整理法

關於如何避免資訊焦慮,我從 避免被稍後閱讀的資訊焦慮淹沒 — — 4 個步驟, 把閱讀轉換成行動力 這篇文章中得到很多啟發:

想減少資訊的負荷,首先可以做的是:「限制 看電子報的時間 和 量」

限制時間

一天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天 30 分鐘一週下來也有 3.5 個小時了,雖然以這樣的時間追趕知識與資訊,可能還是不夠的。

但是多虧了致力分享資訊的眾多優秀作者和平台,可以放心交給他們去蒐集和歸納,我們只要願意花一定的時間去看他們提供的資訊就可以提升自我

我每週大約花四到五小時瀏覽電子報的主題,然後篩選幾篇來深入閱讀。通常會在吃早餐時或午餐時閱讀電子報,然後在通勤或做家事的時間聽取 Poadcast 音頻,利用一些破碎的時間吸收新知。

限制量

很多資訊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消化不了看再多都是浪費時間。
所以在點開像 Medium Daily Digest 這樣一次提供很多篇文章的電子報時,我會快速閱覽標題和簡介,將有點在意的文章點開在別的視窗,每次大約只看五篇左右,篩選完後就將信刪掉,如果是覺得以後會用到的內容,則在信件上加星號留在收信匣內,但如果已經記錄在別的地方了就不會保留在信箱內。

有效吸收:將知識馬上化為行動

馬上採取應對措施:可能是紀錄抄寫、有秩序的收藏或者馬上應用,可以幫助我們消化資訊。

我在閱覽一篇文章時會思考這篇文章的重要性和價值,以便閱覽完後決定要將哪些重點內容收錄在哪邊:就像使用 Pinterest 蒐集我們喜好的圖片和照片時,建立一個個 Board一樣,每個 Board 都有他被釘圖時你覺得他擁有的參考價值和用意

p.s. Trello.com 是一個做專案管理或進度管理的工具,可以系統化的看到每個項目之間的關係,我覺得也滿適合作為紀錄資訊的地方。

小結

從篩選電子報內容、閱讀內容、摘要到分類整理,都是很耗費精神的工作。如果覺得不堪負荷,那就再減少閱讀量、捨去不是最必要的文章。

但最重要的還是每天都花時間進行,通常將一個行為持續進行三個月以上就可以養成一個長期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也能夠帶動其他良好習慣養成,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總結來說,定期定量的閱讀電子報能夠帶來豐富的知識,也可以讓資訊成為我們真正的助力。

附上科技島讀會員推薦的訂閱優惠折扣 序號:d8b6a8898,在撰文的當下島讀的訂閱方案一個月是 249 元、一年 2499元,如果你用這個序號訂閱,可以折100元,而我的會期也會延長10天。

或者 也可以直接點這個連結訂閱 我要折100元! (目前此折扣活動已結束,且由於創作者身體不適、個人因素,科技島讀將於 2021.06 無限期停刊)

感謝看到這裡!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不麻煩請幫我拍拍手吧:)

--

--

Jinny Chen

Designer turned Developer. Like to walk in the light of creative altru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