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Less, Get More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書摘

Jinny Chen
8 min readDec 10, 2017

--

這篇文章寫給同樣身陷忙碌焦慮和總是力不從心的人,因為我也曾經徬徨,所以希望更多人能從中受惠。

《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作者夏·瓦茲蒙德,她是英國傑出企業家,也是暢銷書《停止說,開始做》的作者。書中各章節的還有自我檢測練習題,循序引導思考。

人們可以做任何事,但是不能在同一時間進行

你過去是否也曾被滿滿的行事曆壓縮著你的生活;慣性依賴著忙碌帶來的充實感,不忙好像就是做錯了事,但卻總是將真正想做的事延後,最後發現自己想達成的目標一直沒有實現。
「當一個人說『我沒時間』就像在說我不想要這麼做。」 — 老子

其實忙碌不等於生產效率

我們的社會文化將承受壓力、精疲力竭、耗盡資源給正常化了;害怕拒絕他人的邀約、無法婉拒他人的請託、兼顧家庭和工作,身負太多職責、時間不夠…。看起來有很多合理的理由讓現代人沒有足夠的勇氣或力氣去向無止盡的忙碌說不。就像一段糟糕的感情關係,你知道這樣不對,但另一種選擇似乎更糟;被恐懼綁架了思考。

但忙碌的結果並不一定是相應的生產效率,反而可能是更多無謂忙碌。

Photo by Hutomo Abrianto on Unsplash

如何跳脫無意義忙碌循環?

Photo by Victor Rodriguez on Unsplash

首先:了解自己陷入了什麼陷阱?

1.拖延陷阱:
拖延的理由通常是「我真的很想要…,但我得先完成…才能…」,這樣的理由似乎是希望在完成某些事情後再去做真正重要的事,但這樣的行為是給自己設下了一重一重的障礙。

2. 想要一步到位:
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或許我們應該停止擔心想要強迫讓每件事都配合的念頭。改變某個習慣或整個生活方式從來就不簡單,因此並不會感到徹底的準備就緒或完美完成某些任務。
其實不需要完美,只要一次跨出一小步,試著著手進行,一件事就好。

3.緊急狀況:
生活充滿變化,緊急的事件可能突然降臨,我們無法控制每一件事,但能選擇哪件事對自己來說才重要。學習運用80:20法則提高生產力:避免過度消耗自己。

4. 過度的思考、分析:
不斷思考錯過的、未完成的、應該要完成的事情,這樣過度思考會導致恐懼變得太強烈,以致還沒開始做就放棄,無法專注於現在處理的事情,因為你會擔心那些還沒去做的事。

脫離陷阱的方法就是:停止。

為了保持清晰,必須停下腳步脫離日常的慣例:停止過度思考和衡量、停止應付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停止被他人的期待和層出不窮的雜事綁架,不必擔心因此遭受他人的非議,因為找到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更重要。

第二:退一步檢視自己目前生活

生活令人感到失控,但當你仔細觀察目前處理的事情或相處的人,就會注意到那些能帶給你最大喜悅和滿足的是:結合你優勢和熱情的工作任務,以及你認識的那些能帶來啟發的人;同時你也會開始明白限制自己或因其複雜性而阻礙發展的事有哪些。

想完成的太多,我們需要的是:專注。

我們需要具備說不和拒絕被貼標籤的勇氣,專注在那些能帶給你喜悅和滿足的事情,遠離那些阻礙、限制自己的;明確的價值觀更能幫助我們在篩選行動時,準確進行判斷、更快速的排列優先順序。

第三:著手擬定行動方針

然而,要同時改變許多方面太困難,但我們可以從專注「一件事」做起:首先只要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事情就會接二連三進行下去;專注於你現在可以改變,以造成最大影響的那一件事。

然後擬定從「目前位置」到「預期目標」之間的步驟,可以將目標分割成幾個區塊達成,當知道如何將大目標切分為小目標完成,事情就會變得簡單。

關鍵在於讓小目標簡單化,小勝利有助於增加行動力。

繪製心智圖也可以幫助釐清需要採取的行動是什麼:把需要完成的事放在心智圖中央,圍繞這個核心理念,畫出達成目標所需要採取的行動;有些行動需要額外的連結點,例如去上課、取得資格證等等。我們必須詳加檢視,看清這些連結的本質,然後篩選。

為目標們建立起結構、優先順序,才能明確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先做什麼。

當該做的事並不顯而易見,不需要等它變得明確,因為等待明確也是一個拖延的原因,開始執行,就是通往明確的路徑。

Photo by David Iskander on Unsplash

日常生活中達成目標的具體作法?

1. 吃掉那隻青蛙

在一天的開始,看看你今天需要做哪些事,挑出自己害怕而拖延已久的那件事,並且自問兩個問題:「今天必須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我能採取或停止哪些行動,讓我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去做這件事?」

2. 學習為生活中具有真正價值的人和事安排時間

如果你想要更妥善的運用時間,那就必須了解自己的時間價值有多少,以及你想要把它用在哪裡。我們應該當個時間投資者正確評估時間的運用和分配,而不是一股腦把所有事情通通排進行事曆。
有哪些人和哪些事很重要,我們就該把焦點放在這些地方,並且投資時間去處理;談話的內容、對象,對於改變環境與自我成長的能力有重大的影響。

3. 將事情排進時間表,因為不在時間表上的事就不會完成

「重點不是優先處理時間表上的事項,而是為你的優先事項排定時間表。」 — 史蒂芬 柯維
安排時間也是給自己期限、提升專注力的好辦法,有計畫的完成,但不糾結於計畫;不需把時間表安排的水洩不通,而是確保有時間去做你喜愛的事情、陪伴你愛的人。

4. 培養行動習慣

我們應該在日常行為中建立一套秩序、習慣,它們可能是讓自己馬上行動的步驟或一個提醒,例如鬧鐘、便利貼等,幫助自己採取想要的行動。
因為「行動」會將你的身體和心靈帶到當下這一刻,而不是讓思緒雜亂無章地在未來或過去的某件事,以及所有你沒有在做的事之間跳躍變化,可以避免過度思考或擔憂。當我們在不斷「行動」的過程中,經驗和成就會激發出更多的動力,讓我們能夠持續下去。

5.維持生活規律

我們應該有規律的整理生活起居;人們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打造不需煩憂的環境,將不必要的事物,例如生活環境、資料、衣物等有意識地刪減也是「少即是多」的概念落實,從小地方著手可以營造整體習慣的氛圍。

6.尋求協助

替他人找出解決方法和幫助他人,總是比較容易,所以別忘了要尋求他人來幫助你。我們可以少做一點不是那麼擅長的事,不必事必躬親。
建立起生活的求助網,向他人尋求幫助,運用自己的優勢結合他人的,找到生活難題的解決辦法。

最後:Do Less, Get More

只要你願意將事情排列出優先順序,停止做那些不重要的事,就能開始那些令人臉上微笑及心中高歌的事物;那可能是你夢寐以求的旅程、那些縈繞不去尚未完成的夢想、未曾動筆的那篇文章、草地上的瑜珈、從未造訪的餐廳,以及夢想中的生活等。

為自己找出時間來做自己熱愛的事看起來是一種奢侈享受,但要有能力負擔更多的責任,首先你必須照顧好自己,就要運動員一樣,為了能在巔峰狀態運作,我們需要餵養我們的全部,而不只是工作賺錢的部分。

倘若我們把熱愛的人事物擺在先後順序的最後一位,總是會感到洩氣、疲憊,而且狀態不佳。

「幸福的秘密不在尋求更多,而是培養出享受更少的能力。」 — 蘇格拉底

Photo by Yerlin Matu on Unsplash

感謝看到這裡

謝謝閱讀請幫我拍拍手:)也可以按 這裡 會分享到 facebook

References

如果想要了解如何安排時間提高生產力,也可以看這篇書摘:

關於恐懼如何影響一個人,可以看 Youtuber艾爾文 對《Braving the Wilderness》這本外文書籍的閱讀心得分享:

閱讀無時差 ep1:鼓起勇氣,你比自己想的還強大! | 《Braving the Wilderness》

艾爾文 的頻道針對時間運用和效率工作還有很多探討,推薦大家可以看看:

如何克服拖延?練習這3個面向 | 搭配閱讀《動機,單純的力量》《不拖延的人生》 | 艾爾文

--

--

Jinny Chen

Designer turned Developer. Like to walk in the light of creative altruism.